經營重點從公司轉向了價值鏈。以公司為經營中心的時候,我們追求的是成本、品質和規模,而以價值鏈為經營中心的時候,我們追求的是服務、速度和顧客價值。通過降低成本和有效增長來創造利潤。以能力為本。
1、書中還講到了領導理論的演變和各種領導風格,最后介紹了中外著名的戰略管理大師和中國古代著名的戰略思想。
2、戰略管理方向:《戰略管理(第八版)》,[美]弗雷德·R戴維著,李克寧譯,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0;《戰略管理思想史》,周三多、鄒統釬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1;《戰略管理學》,李福海、揭筱紋等著,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
3、旅游目的地開發與管理:旅游開發規劃、旅游目的地營銷與管理、旅游景區管理、遺產旅游、鄉村旅游、城市旅游。
1、重要的心理運作過程這張圖叫消費者行為模式圖,是研究消費者行為的起點,也是本章的核心架構。營銷和環境的刺激進入消費者的意識,然后由一套整合了消費者性格特征的心理過程導致了決策過程和購買決策。
2、全方位營銷觀念全方位營銷(holisticmarketing)觀念是以開發、設計和實施營銷計劃、過程及活動為基礎的,但同時也深刻地認識到上述營銷計劃、營銷過程和營銷活動的廣度和彼此之間的相互依賴性。全方位營銷者認為,在營銷實踐中每個細節都是特別重要的,廣泛的、整合的視角不可或缺。
3、用一個月的時間讀了一本書。剛拿到《營銷管理》的時候,完全沒意識到原來這本書這么大這么厚。上一次拿到這種大部頭的書還是“中國美術史教材”。那么,我也可以理所當然的認為這本《營銷管理》是一本教材級的百寶書。里面有關于營銷方方面面的知識和見解,還有“如何做營銷”的手段與方法。
4、和《市場營銷》相比,兩本書的主要作者都是科特勒,在章節設置和內容編排上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每一章都包含了兩個較長的品牌營銷案例,而且配有討論題和應用題,既強化了關鍵概念,又密切聯系了營銷實踐。
定義企業的宗旨和使命,是一項艱巨,痛苦并帶有風險的工作。但是,只有明確定義,才能獲得杰出的績效。企業的目標是什么?從企業本身來講,做到這些仍然不夠,還必須努力把有關企業及其宗旨和使命的基本定義轉化成各種具體的目標。否則,它們仍舊永遠不會產生成果。
1、經營就是要充分的發揮所有的資源,利用它來創造盡可能多的價值。唉...可不就是這樣嘛,所以凡事都需要多思考,多想想。在我經歷過的一些經營活動當中,其實都是在利用資源來撬動杠桿,杠桿率直接決定著最后的結果。
2、這幾天在讀《經營的本質》,這是陳春花教授8年前的教材,現在的經營環境有了一定改變,但核心思想還有借鑒意義。貫穿全書,是以實現顧客的價值作為企業經營的前提,這個思想在今天也還是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經營的四個基本元素:顧客價值、合理成本、有效規模和具有人性關懷的贏利。
3、麥肯錫把他稱為是“戰略中的戰略家”,《經濟學人》評為“當今25位對管理理念和公司行為最具世界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寫的《好戰略壞戰略》,這是一本對中小公司/企業管理者特別有用的書,深入淺出,案例翔實,可以當成戰略制定時的操作手冊來使用;可以和陳春花教授寫的戰略這一部分結合起來讀。
在進行戰略思考的時候,人們很容易掉進三個認知局限的大坑。第一個坑:被一開始的想法鎖死。一開始產生一個很好的想法,然后就不斷有意無意收集資料證明這個想法的正確性。第二個坑:從眾心理。就是別人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完全不顧這些動作和自己公司的實際情況匹不匹配。第三個坑:內在視角。